側邊選單開關

關於分署

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
:::

五賢宮旁坑溝治理工程-治山防災類-佳作

治山防災類-佳作
五賢宮旁坑溝治理工程

■主辦單位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
■專案管理單位(代辦機關):無
■統包團隊:無
■設計單位:森堡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
■監造單位:森堡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
■承攬廠商:承盈營造有限公司
■契約金額:新台幣8,261千元
■工    期:108年07月15日至109年02月17日

工程內容:
1.起始工1座 
2.砌石護岸493m
3.固床工29座
4.沉砂池1座
5.箱涵24.5m
6.人行便橋1座
7.安全護欄及巡檢步道85m 
8.截水溝16.9m
9.排水溝17.5m 
10.客土袋溝57.6m
11.乾砌塊石護坡203.5m
12.路緣石247m

工程之創新性、挑戰性及周延性:
創新性
1.混凝土砌石護岸依據水理分析結果設置,配合固床工外觀以現地塊石砌石施作,融入現地地形;並於用地許可範圍內增加河寬,兩岸護岸採不對稱且非直線配置,除能現地景觀調和外並可達工程減量及安全性目的。
2.野溪鄰近道路,護岸於道路側視路面高程加適時增高,保護用路人車安全。
3.配合農民用水需求施設池塘,兼具滯洪功能,並增加水中生物棲息空間。
4.利用砌石固床工調整河道坡度與原溪中巨石保留溪底自然基質,形成猶如自然溪流不規則的潭瀨鑲嵌。
5.左岸坡面因應地形變化,另設置護坡工程,避免土石流失。
6.坡面設置橫向截水,確保雨水順利流入溪中。
7.野溪與道路交會設置箱涵,將水流安全導入下游,避免影響道路安全。
挑戰性
1.砌大塊石增加護岸糙度,減緩流速;保有孔隙提供植物生長之基盤、昆蟲爬蟲類等動物食物來源及躲藏隱蔽之場所。
2.保留河岸及溪中巨石,減少過度擾動,避免原生態棲息地遭破壞。
3.使用現場篩選塊石施作混凝土砌石護岸,輔以護岸兩側植生帶,使新建結構物與週邊林相景觀結合,工法節能減碳並大量降低混凝土用量。
4.護岸基礎亦採砌石設計,增加孔隙有利於生物棲息。
5.生態廊道採便橋及兩側樓梯設計,可兼具農業及防汛之用 提供居民洗滌、灌溉、農耕活動及落水者快速上岸通道之功能。
6.緩衝綠帶設置,可穩定邊坡、防止沖蝕,更可連結水域陸域生態系統並改善地方環境及視覺美觀。
7.為保護多棵大型樹種,施工團隊調整線型小心施作,若無法閃避另以移植方式保存。
周延性
1.設置沿溪步道,提供附近居民休憩或生態教學場域。步道舖面選用與野溪相同材料之塊石剖面,視覺上與環境融為一體,且具防滑功能。步道臨溪側設置欄杆,避免墜落意外。
2.既有道路復舊,鋪設AC,畫設道路標線,設置橫向排水。
3.道路側設置路緣石,增加路面邊緣整齊性,區隔道路與步道區域,並可保障行人、車輛交通安全。
4.護岸表面塊石縫隙種植腎蕨,增加植生復育機率。
5.利用土袋包堆疊護岸頂端,有效增加坡面排水減少雨水沖蝕,並於土袋包中添加適當種子,使植生快速覆蓋。
6.河道蜿蜒,施工人員放樣作業確實,反覆回測,致護岸線型曲度控制良好。
7.固床工下游面及護岸基腳回填大塊石,減低水流沖刷影響。
8.不以等寬渠道化設計,是以順應原有地形蜿蜒曲折之線型設計,可減少擾動。轉彎段加寬河道斷面,其可降低流速,增加水流入滲面積及空間具有制洪效果,並增加生態復育功能。
優良事績及顯著效益:
1.完工後,龍華科技大學與龍壽社區於本工程舉辦螢火蟲復育活動,並受各界肯定。
2.臺北分局品質稽查為甲等。
3.本工程所有石材皆為現地採取,屬節能減碳之工法。
4.改善河床坡度,控制流心,防止兩岸繼續淘刷,減少崩落砂石下移,減免下游河床日漸淤高。
5.護岸利用現採塊石,並考量多孔隙設計營造多樣性的棲地,減緩水流流速,增加水域變化,提供生物生存繁衍空間。
6.河岸種植喬木與灌木,可提供遮蔭效應調節水域的微氣候;低水護岸之凹岸種植挺水植物,提供水生生物優良之棲息環境,並讓藍帶與綠帶結合使生態更豐富。
7.保護河岸500m、道路200m、房舍10戶、邊坡500m。

評鑑小組綜合意見:
與當地NGO合作,以復育螢火蟲棲地為治理目標之一。整治工程小而美,減少對當地生態及環境的衝擊。順應地形蜿蜒施工,且大量使用現地塊石營造多孔隙棲地環境,施工難度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