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邊選單開關

關於分署

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
:::

高遶本生橋下游野溪治理二期工程

治山防災類-優等
高遶本生橋下游野溪治理二期工程

執行機關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
設計單位:山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
監造單位:山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
施工單位:君震營造有限公司
契約金額:新臺幣4,450仟元

工程內容
1.石護岸:219.4m
2.砌石固床工:2座
3.導水工:74.5m
4.既有護岸補強共:14m
5.橫擋:33m
6.護坡:25.3m
7.生物通道:3處
8.導水工出口拋石保護:10m

工程之創新性、挑戰性及周延性
1.創新性:
❶導水工多元功能:導水工不僅為施工階段為施工中導排水外,並於完工後可提供生物洄游及棲息等功能。
❷活化灘地:考量灘地為溪流多樣性之重要元素,檢討其通洪斷面符合規範要求後以複式斷面型式保留。以砌石護岸保護邊坡較為貼近自然樣貌外,並配置導水工以利逕流分擔及調和景觀。
2.挑戰性:
❶天候、地質、動線不佳,影響工進:因高遶山區午後經常性大雨,及羅馬公路假日人車潮眾多,增添施工困難度。
❷施工區位需動態調整:本工程除了保護水質及原有受保護大石、大樹並顧及場域限制須滾動式調整施工區域,在施工上具挑戰性。
3.周延性:
❶溪流回歸原河道中心:移除原溪床大量阻礙巨石堆積致溪流亂流、流心偏向導致兩岸坡腳土砂流失情形。配置近似拱型之砌石固床工控制流心,防止溪水縱向沖刷。
❷施工中水質維持:擋排水計畫分階調整,除利用施工期間場域內降低溪流影響施工作業,亦避免施工場域外水質混濁情形,導水工做為臨時兼永久設施,減少二次施工作業,較經濟性。
❸減輕生態影響:保留未影響通洪斷面之大石以及兩岸成樹並現場註記,減少開挖、降低生態衝擊。
❹減少環境擾動:施工前於場域內拉設施工警示線,縮小及確立施工範圍。
❺妥適利用現地自然材料:石料皆為就地採集大石砌築再利用,加強通洪斷面、減少混凝土用量及土方開挖量,不僅達節能減碳之效,亦能補償生態環境並調和景觀。
❻本工程從災因勘查、規劃設計至施工階段多次與在地居民、里辦公處討論,充分協調整合各界意見。

優良事績及顯著效益
1.保護羅馬公路、喜龍橋、喜龍產業道路、及周邊住戶(3戶)、農田農作等生命財產安全。
2.導水工設置除了施工中導排水,完工後兼具生物通道,串聯上下游水域環境,存續高遶溪溪流生態。
3.節能減碳效益:現地塊石再利用,較傳統RC施作方式減少約1,518m3混凝土量。另場域內既有樹種植生避免破壞加以保留,維持植生固碳量,固碳量合計約有15.6公噸/50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