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邊選單開關

關於分署

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
:::

縣道120線上游野溪治理工程

縣道120線上游野溪治理工程

主辦單位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

設計單位:智全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

監造單位:智全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

承攬廠商:茗翔營造有限公司

契約金額:新台幣13,404千元

工 期:104年 02月 10日至104年 11 月 25日

工程內容:

1.A工區

(1)半漿砌石護岸設施:99.7m。

(2)固床工:3座。

(3)堤頭工:1座。

(4)半漿砌石塊水墊:134m2。

(5)防砂壩:1座。

(6)封牆:2m。

2.B工區

(1)半漿砌石護岸:81.5m。

(2)固床工:1座。

(3)半漿砌石塊水墊:90.75m2。

(4)防砂壩:1座。

(5)封牆:3m。

3.AB工區間的綠帶

(1)萌芽樁:141支

(2)竹片及PE網編紮:70m

(3)點焊鋼絲網鋪設:70m

創新性:

1.防砂壩下方採用半漿砌石塊水墊,在地取材、達到工程強度、消能及沉砂之功用,亦讓工程構造物融入自然景觀、營造水體美感。

2.護岸斷面依據水理分析結果設置,適當距離配合施設固床工以減低沖刷掏空;並於用地許可範圍內儘量增加河寬,減緩流速並設置防砂壩攔阻砂石,天然塊石漿砌之壩體亦可與現地景觀調和。

挑戰性:

1.防砂壩為漿砌石壩,依照設計調整塊石間距,可使壩體孔隙增加,但在防汛期間須注意水流從壩體流出,容易影響水流影響快完成的石壩。

2.雖本工程施作期間交通與氣候等施工條件不佳,廠商仍克服困難,加強施工安衛及防災措施,達成零工安事件與如質完工之目標。

3.工程用地經協調後,取得無償提供使用之同意,致工程順利完成。

周延性:

1.砌石護岸係採集現場天然塊石排砌而成,提高現地素材完成面與環境之融合度,護岸牆面之粗糙、多孔隙特性,可減緩水流流速、提供水生動植物棲避,以補償生態環境。

2.因使用天然石材,降低載運石塊的沙塵和運送的危險,發揮資源再利用減少混凝土用量,達到節能減碳之效。

3.護岸頂堆疊客土袋,開挖裸露坡面敷蓋稻草蓆、撒播種子,迅速回復植生,減少坡面土砂流失。

4.本工程從勘選基地、規劃設計至施工階段多次與當地居民、學校討論,充分協調整合各界意見。

優良事績及顯著效益:

1.原地形通水斷面不足,當風災豪雨發生時,容易影響路面的通行。工程鄰靠縣道120縣,完工後可降低風災豪雨斷路的可能性,維持尖石鄉對外聯絡道路。

2.砌石完成面平順,河道旁自然草坡植生復育良好,整體視覺景觀融入自然環境,施工品質良好。

3.工程治理前後土砂危害範圍明顯減少,提高周邊土地之使用價值,增進道路行車安全。

4.充分與地方溝通協調,工法及配置達到整治目的並符合地方需求。

5.從規劃設計至施工過程,考量生態補償並降低場域環境沖擊,完工後生態恢復迅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