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邊選單開關

關於分署

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
:::

寒溪社區新光步道改善工程

寒溪社區新光步道改善工程

主辦單位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

設計單位:環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監造單位:環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承攬廠商:晉通營造有限公司

契約金額:新台幣4,739仟元

工 期:104年08月13日至104年12月18日

工程內容:

1.碎石步道:208.5m

2.石板邊溝:208m

3.靜水池:2座

4.石棧板:11m

5.山櫻花:14株

6.照明高燈:9座

7.護欄:206m

8.護欄主柱:108組

9.安山岩鋪面:17.9m2

工程之創新、挑戰及周延性:

1.碎石步道採用「可變式骨幹步道工法」,將仿岩面預鑄踏階骨幹依現場需求設計單元,生產品質穩定,依現場地形調整踏階佈設位置,前後單元組裝便利、快速,可以加速工進。

2.碎石步道使雨水快速入滲避免濕滑,底部碎石層儲水可以調節周邊微氣候;夯壓後的碎石安定且止滑效果,便於維護且不易生青苔。

3.本工程範圍緊鄰文化資產之寒溪神社遺跡區域,經宜蘭縣政府文資審議後採減量設計,迴避委員關注的歷史遺跡,且工法造型、配色質感融入基地整體景觀。

4.大型機具受限現場地形及文化資產保護難以進入,僅能採用較小型機具及人工以少量多次方式,克服材料搬運及施工困難。

5.本工程作為寒溪部落與新光部落之間重要的聯絡通道,居民、遊客及學童高頻度的使用,針對防滑性、防撞性、防跌落、低維管性及夜間照明…等,全面提升各項設施的安全及耐久性。

工程優良事績及顯著效益:

1.步道排水系統整合側邊之寒溪國小既有滯洪池,歷經105年莫蘭蒂、馬勒卡及梅姬颱風的考驗,有效迅速容納邊坡逕流,使本步道不再像以前變成流水道。

2.設計時充分考量寒溪與新光部落之文化、現地環境及居民意見,以因地制宜原則設計工法及設施,減少現地混凝土澆置用量、土方挖填平衡及加速工進,使對環境之衝擊及民眾之影響降至最低,同時達到節能減炭、防洪減災及景觀美化等多樣化目的。

3.配合寒溪環狀步道計畫,串連部落周邊景點、農業生產及交通路網,擴大共同生活圈。

4.步道改善除了提升古蹟參訪的便利性,亦獲得原住民新聞台及多家平面媒體報導,藉由訊息推播提升部落的知名度,增加遊客蒞臨社區的人數,間接增加部落居民經濟收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