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蘭縣-大礁溪上游坡地保育工程
- 更新日期:
- 瀏覽人次:1844
本工程位於宜蘭縣員山鄉枕山村與礁溪鄉二結村交界處,整個集水區含蓋枕山村及二結村,同時亦是宜蘭河上游水系四大支流之一(四大支流為:大礁溪、小礁溪、五十溪、大湖溪),大礁溪主流為宜蘭河匯流口上溯長度約14公里、集水面積達 3,848餘公頃,其南界有鎖頭山、大湖山、下阿玉山系,西臨臺北、宜蘭縣界,由於此集水區之地質破碎,地勢陡峭,每逢颱風豪雨常造成區內土石崩落,山區產業道路中斷,再加上區內河床坡度陡峭,兩岸邊坡因河流沖刷導致嚴重崩塌,崩落之土石堆積於河床邊,易隨逕流下移而造成下游土石災害,因下游有一所私立中學、大礁溪橋及枕山社區、二結村,及數百公頃果園,每逢颱風豪雨即造成通往山區產業道路中斷,影響當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甚鉅、大礁溪橋樑之安全,及保護宜蘭縣員山鄉枕山休閒農業區永續發展,故編列本工程。
第9屆公共工程金質獎•治山防治類
一、工程內容:
- 左右側砌石護岸(上下層)各350公尺。
- 固床工7座。
- 小型固床工14座。
- 階梯3座。
- 平台1座及綠美化1式。
二、工程之創新性、挑戰性、周延性:
- 維護當地魚類生態,採用1.5公尺高低水護岸,保持河床面常流水。
- 固床工採用複式斷面,興建連續式固床工,達到生態與防洪並存之功效。
- 凹岸處護岸加高且加深,確保河道基礎安全。
- 護岸兩側種植草皮、灌木及喬木,使護岸達綠美化之目的,提供民眾遊憩休閒之空間。
三、優良事續及工程效益
- 儘量採取生態工程,就地取材,達到防洪減災之目的。
- 控制溪溝流心、有效排放洪水、保護兩岸土地避免遭受淘刷沖蝕、減少土壤流失。
- 營造動、植物生長基盤,達到自然生態、安全並存之環境。
- 營造親水、遊憩景觀,提昇枕山地區觀光之價值。
四、綜合評鑑或建議事項
- 綜合當地野溪、農村環境的特色,發展當地特有的人文景觀,有助地方產業發展,並依據與當地居民溝通的理想結論,結合當地的社區團體,作為日後認養之憑藉,確保本工程永續經營的目標。
- 施工用心,使護岸砌石完成面線形平順,低水護岸蜿蜒變化,且能克服二次颱風豪雨之侵襲,充分掌握施工品質與進度。
- 針對使用的混凝土砌塊石,能事先試砌,確認完成後的視覺與整體性的美觀,以為其餘堤段的施工標準,維持完成面的一致性,並可營造出當地景色的美觀視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