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邊選單開關

業務內容

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
:::

第三屆金牌農村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

第三屆金牌農村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

結頭份社區位於宜蘭縣員山鄉 


擁有如此珍貴的文化資產,結頭份社區傾力傳承歌仔戲文化


98年成立結頭份歌仔戲班,學員年齡層從小學三年級到 80歲不等


然而,在居民的齊心努力下,105至106年結合在地的同樂國小參加全國歌仔戲大賽


連續2年奪得冠軍,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


結頭份社區以歌仔戲文化為榮,更以歌仔戲文化做為社區發展的重點


自99年起,結頭份社區舉辦「結頭份歌仔戲文化節」


邀請全臺傑出劇團參與演出,10 多年來鑼鼓喧天,這項活動不僅促進了文化交流


也將歌仔戲文化帶入校園的在地文化得以保留、傳承與推廣


綠竹筍和麻竹筍是社區的重要經濟作物,透過「食農療癒體驗」遊程


讓遊客親身體驗採筍的樂趣,並享用豐盛的「竹筍餐」


也因竹筍加工而產生大量的筍殼,使社區成立「低碳工坊」,將廢竹材轉化為有機肥料


為友善耕作提供養分。如此一來,也吸引更多農村居民共同投入,實踐環境永續、循環經濟的綠色生活價值。


另一個作物 - 豆子,也在社區的推廣下開設「良食奇蹟:黑豆醬油實


作班」,重現早年婆婆媽媽自製黑豆醬油的情景,由於宜蘭當地傳統醬油


製程採用「快速耗氧」技術,僅需一個多月即可完成,成為體驗活動的特色;從煮豆、曬豆、入麴室、翻麴、入甕、攪缸到煮成醬油,


全程由社區媽媽帶領學員製作,把在地文化轉為特色產業,同時也結合在地歌仔戲文化,創作了「十二碗菜歌」,為地方飲食文化注入創新元素。


早期,在結福埤東側鄰近宜蘭河的河段,曾設有一處渡船頭,是村莊將貨物運出交易的重要據點,


後因河道淤積、水路運輸停止才沒落,現保存為歷史地景,


見證著農村社區的歷史記憶;另一側則規劃「花甲療育園區」,保留了湧泉,將水引流至生態池,最後再流回結福埤貯存,


打造成水循環再利用的全齡活動休憩空間。


結頭份社區透過綠色照顧計畫照顧長者健康,藉由手作、綠療育等課程,

促進長者活力與青銀共創,串聯社區友善栽種的「不彎腰菜園」,

提供友善的栽種空間,無論青銀都能應用,實踐永續與幸福共榮的理想